我写诗近80年,主要是写小诗,五句六句,十句八句,占了多数。一共出版了十本诗集,约有六七千首。因为我是农家出身的孩子,对农村生活熟悉,容易产生灵感。写出的诗几乎每首都带乡情韵味,故我的诗属于乡土诗。我的一生这么爱诗,又写这么多诗,回过头来自己重读后,加以评价。总的来说,写的精美的质量高的数量太少,有许多可说写得很差,读者读来无兴趣。到了近代,整个的诗发展前进了,我写的诗没有大的变化,仍然坚持诗来源生活,认为写得质量高的乡土诗为最好。
(相关资料图)
我们写诗的目的,在于启发教育人,以含蓄的手法,使读者琢磨出深刻的道理,得到想不到的人生收获。诗不在长短,在它含意的深邃,教育人的深度。我曾写这样一首小诗:
老农
把一生的希望
寄托在希望的田野上
黑发如庄稼
成熟了 一头银霜
诗虽小却反映了大主题,透露出一个老农民的形象和他为人类做贡献的一生。人们的一日三餐,吃的粮食、蔬菜、瓜果,不都是农民种出来的吗?因此,我觉得这首小诗,还是有新意的。我为什么这样写,因为我是老农的儿女,对农家生活体会的深。农民应是对国家贡献最大的人。
同样一首《老农》诗,有很多读者,不认为是写得好的诗,觉得太通俗,太浅薄,太容易读懂。如今对什么诗是好诗的标准,在认识上大不一样。觉得一首诗,读不懂是特点,是有深度,才能启发教育人。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,诗让人读不懂,怎么能受到启发教育。因此,我对小诗的标准,不是朦胧难懂,不是猜不出来的谜,应是含蓄的,能琢磨出思想性来的才是好诗。
我写的小诗,每一首都来自生活。认为没有新生活 ,没有新灵感,就干脆别写 。也许我的观点是陈旧的 。大量的小诗报刊觉得不够深度,也就不给采用。这也许说明,自己写的诗观念落后了 ,不适应当前要求。不过我觉得好诗的标准 ,应是体现作者的广大读者的喜爱,尤其是乡土小诗,农民喜欢也是标准。我写过这样一首小诗:
老农
小红轿车
停在门前
走下掐手机的老板
车笛惊动了老伴
从门缝里往外瞧看
装什么蒜
——死老汉
富了山村
多美画面
我觉得这首来自农家生活的乡土诗,应该写出了新时代农民富裕后的新姿态,可说是一首好诗。